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公開年報>2011>市政府各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2011年牡丹江市氣象局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本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稱《條例》)要求編制。本報告包括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引起的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等六個方面。
2011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牡丹江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及《2011年牡丹江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圍繞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和規范、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改進和提高網站服務質量、規范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處理流程、拓展政府信息公開形式。調整補充了牡丹江市氣象局局務(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明確了相關科室的工作責任;認真編制《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完善制度規范,落實便民服務措施;定期對我局3.23網上政務公開欄目的信息進行補充與更新工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努力做到:組織領導到位,工作責任到位,制度措施到位,監督考核到位,責任追究到位,宣傳教育到位。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一)公開的主要內容
牡丹江氣象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基本情況、工作動態、政務公開、法律法規、黨建在線、精神文明、氣象服務、防雷減災等。
2011年,牡丹江市氣象局通過牡丹江氣象信息網公開工作動態信息85條,新增科普宣傳、政策法規、規章制度等信息30余條,向政府相關部門報送重大災害預警信息68條,決策氣象信息45條,木博會專報15期,抗伏旱保秋收氣象服務專報7期,發布各種預警信號169次。使網站成為信息發布、網上互動、網上監督等多種功能的公共服務平臺。
(二)公開形式
一是互聯網。2011年以來,牡丹江市氣象局在牡丹江政府門戶網站、牡丹江氣象信息網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公開政府信息公開辦法、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內容。
二是在政務公開專欄、局域網上公開。通過局務公開欄和局域網將政府信息對內、對外公開。
三是新聞媒體。在中國氣象報、東北網站、牡丹江氣象信息網、牡丹江電臺電視臺、牡丹江日報、晨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多次向社會公眾廣泛發布有關氣象信息。
四是其它公開方式。利用聯合發文、有關部門信息刊物等載體公開,利用全市科技大集、氣象日、安全生產宣傳月等公眾活動為契機,面向社會主動公開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現代氣象業務等信息。。通過手機短信、“12121”天氣咨詢系統、電子顯示屏等方式開展氣象信息服務,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暴雨、雷電災害預警信息。開展了送氣象科普信息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鄉村等服務.
二、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我局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主動公開本部門產生的政務信息。2011年,我局沒有收到書面或其他形式要求公開政府信息的申請;沒有公開任何不應向社會公開的政府信息。
三、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1年,我局沒有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
四、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2011年,我局沒有因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而被申請行政復議或被提起行政訴訟。
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局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以及答復的數量少;存在著公開內容不夠全面、公開形式不夠規范、時效性不強、目錄和指南的編制還要不斷完善等不足。
(二)改進措施: 2012年,牡丹江市氣象局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健全信息公開的各項制度機制,全面推動信息公開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是加強主動公開。圍繞社會廣泛關注、事關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擴大主動公開信息量。推進牡丹江氣象網站建設,努力擴大信息公開覆蓋面、增強時效性、提高影響力,逐步實現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
二是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工作。認真做好《廉政風險防控手冊》本地化和試運行工作。圍繞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部位和環節,認真權力運行過程中的風險點,把局(政)務公開的要求貫穿其中,深化局(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縣局“局務會議”和“三人決策”等制度, 充分發揮基層臺站廉政監察員的作用,增加工作透明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三是圍繞部門行風建設抓好公開。進一步強化政務公開載體的社會服務功能,把信息公開與氣象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改進公眾對氣象服務的滿意度。通過清理并向社會公開行政許可、行政執法等事項,明確權力來源、行使權限、責任追究等內容,推動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轉變施政方式、管理方法和辦事作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社會管理工作,認真履行氣象法律法規賦予氣象部門的職責,樹立部門良好的社會形象。
六、其他要報告的事項:
無
2012年3月19日
來源: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撰稿:
校對:
一審:
二審:
三審:
關聯稿件: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