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區:全面踐行“大人才”觀
走出“融合融活”發展新路徑
愛民區以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抓基層、打基礎、強落實、見實效”活動為契機,圍繞人才發展短板和資源共享難題,將政校企人才融合作為興產業、壯隊伍、強基層的重要抓手,大力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加速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真融真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科創共融,助力產業共生。堅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作為打破束縛人才和產業發展桎梏的關鍵點,大力實施產業“躍升”行動,圍繞“4+3”重點產業布局,制定《人才支持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七條措施》,全力推動人才創業創新、引進培養、獎勵服務。召開“科技活動周”暨科技成果應用與專業人才供需對接交流會,靈泰藥業、海迪科技等重點企業與東北林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簽約合作項目20個,新建重點實驗室、博導工作站等科研平臺5個,推動富硒、補充劑類產品研發等6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新增營業收入4337萬元,實現地方產業鏈與高校創新鏈精準對接、共促共榮。
以陣地共建,推動人才共育。強化政校企協同育人主體責任,釋放各自育人能力和優勢,政府、高校和企業聯合建立區級產業學院,制定三年培優行動,先后邀請東北師范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專家教授,啟動“四大經濟”、新質生產力等專業培訓5期,邀請八一農大、農經院等高校院所教授團隊,定期到村指導沙棘、食用菌、榛子種植技術,參與高端食品調味技術項目研發,增強專業人才實戰能力,全面提升企業“軟實力”。發揮政府紐帶作用,以長德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5家本地技能培訓學校為依托,建立“工匠驛站”,助力牡丹江市抖來米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康之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企業,與6所高校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開展實習實訓活動以及電商、烘焙、電工等各類技能培訓,助力1780人創業就業。
以黨建共聯,引領基層共治。深挖愛民學府區位優勢,積極攻破校地各自為戰、封閉發展的條塊壁壘,將各領域黨組織力量和人才資源整合起來,創新出臺《關于創建愛民區大學城黨建聯盟建設的實施方案》,構筑“1+X+N”街社校黨建管理新格局,建立聯盟責任清單制、主題黨日輪值制等6項制度運行體系,通過人才共享、活動共辦、品牌共創“三大”路徑,推動聯盟黨建、人才工作一體化。目前,全區7個街道和22社區與6所駐區高校組建“黨建聯盟”,圍繞志愿服務、健康宣傳、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展聯建活動21次,參與活動486人,在高頻聯建聯享中提高黨組織凝聚力和人才戰斗力。
來源:愛民區委組織部
撰稿:吳瓊
校對:李楠
一審:沙成志
二審:郭楊
三審:張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