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簡介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果蔬生產和消費國,果蔬產量常年穩居世界第一。傳統的果蔬采摘是一項勞動密集型任務,是生產鏈中最為耗時、費力的一個環節。目前,國內多數果蔬采摘采用人工采摘,采摘費用約占成本的50%-70%,所投入的勞動力約占整個生產種植過程的40%-50%。實現果蔬的機械化采摘,對于解決水果產業的勞動力不足、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以及提高果蔬的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義。
本項目擬建設果蔬采摘機器人生產基地,針對果蔬采摘機器人進行研發和生產,并形成相關配套產業鏈及園區,創建智慧農業模范形象,引領智慧農業發展。
二、市場前景
(1)智慧農業發展預測
我國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構建智慧農業體系和模式,實現農業信息與生產安全現代化。在智慧農業中,將有效提高耕作效率,提高農產品產量,保障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以應用(硬件和網絡平臺以及服務)為基礎的智慧農業市場,將持續得到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一方面,如何保障好人民的“飯碗子”和“菜籃子”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另一方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都離不開智慧農業產業的發展。隨著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智慧農業產業必將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發展重心。
(2)農業機器人的理論研究
農業機器人目前已成為當下熱點,涵蓋范圍主要包括農業無人機,無人拖拉機、智能收獲機、智能除草機、擠奶機器人、農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等。據統計,2016年人工智能在農業市場應用規模為27.6億美元,到2020年為111億美元,預計2025年為30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74%。農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是人工智能農業領域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收獲、采摘機器人的大量研究,代表了我國農業機器人相關產業的發展重心和發展方向,同時也為該類機器人的大量應用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3)設施農業與采摘機器人
我國正大力促進設施農業的發展。據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的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不含港澳臺)設施農業總面積為2,082,883hm2。目前,我國各類設施面積已經達到4,100,000hm2,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使用年限達10年以上的設施總面積達到1,866,666hm2。一方面,設施農業是一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有著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的特點,并且能夠進行反季節、全年不間斷生產,設施農業產量一般為常規生產的2-10倍,有效地保障了我國蔬菜等農產品的季節性均衡供應,對改善城鄉居民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設施栽培模式具有結構化程度高、果蔬采摘頻率高的特點,隨著中國現代農業設施的發展,現代溫室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這對溫室作業智能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依靠人工勞作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尤為需要果蔬采摘機器人的適用。同時,相較于自然環境,溫室內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都更加穩定,且易于控制,在設施農業的環境下,更加有利于果蔬采摘機器人的適用。
三、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政策條件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2004年至今連續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將內容聚焦到“三農”領域。期間,農業現代化、數字化、智慧化逐漸成為關鍵詞。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指出,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建設智慧農業。同時,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將“公共服務機器人”列為鼓勵類產業,《“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要加大研制果蔬采摘收獲等農業機器人。由此可見,采摘機器人作為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得到持續的政策支持。
(2)地域優勢
林口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居牡丹江、雞西、七臺河三市之中,轄11鎮176個行政村,總面積6688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地貌特征為“八山半水分半田”,森林覆蓋率65%。林口縣擁有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金字招牌”,未來十年建設用地指標近800公頃。正在重點推進“4321”產業發展體系建設,即主攻石墨、水泥、煤炭、碳酸鈣“四大資源優勢產業”,壯大大鵝、中藥材、小漿果“三大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水能、風能“兩大新能源產業”,打造一批支柱產業、骨干企業、主導產品,積極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全力推進林口工業化進程。 (3)交通優勢 林口縣境內鶴大、方琿等公路和林東、圖佳等鐵路縱橫交織,已經開通的牡佳高鐵2小時可達哈爾濱,1小時30分可達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雞西興凱湖機場、綏芬河綏東機場,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暢通,實現了以林口為中心的“2小時經濟圈”。
(4)技術分析
本項目主要針對農業生產中的采摘環節,根據不同的蔬菜水果的各自特點,設計、生產與其特性能夠相適應的果蔬采摘機器人,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逐步實現智慧農業與農業現代化。四、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項目位于林口經濟開發區,總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開發建設果蔬采摘機器人生產基地。
五、項目總投資
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其中項目固定資產投入約9億元,流動資金1億元。
六、主要財務指標 項目達產后,年銷售收入4億元,利潤1.2億元,利稅2400萬元,投資回收期8年。
七、社會評價 智慧農業的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果蔬采摘機器人投資建廠能夠拉動稅收,吸引高端人才。同時,提前布局智慧農業項目,對農業機器人進行設計研發,能夠形成示范作用,帶頭作用,打造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優質名片,還可以為本地提供80人以上的就業崗位,社會效益明顯。
八、合作方式
獨資、合資、合作九、投資方式資金、設備、技術十、 項目進展情況及所處階段
前期準備階段十一、項目建設地點林口縣經濟開發區
十二、聯系方式聯系單位:林口縣經濟合作促進中心
聯 系 人:周洋
聯系電話:15245381339電子郵箱:lkxjjhzcjzx@163.com
來源: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撰稿:
校對:
一審:
二審:
三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