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統籌推進綏芬河—東寧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建議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物流樞紐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22年,綏芬河—東寧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納入國家建設名單。按照規劃布局,綏芬河主片區占地面積15.4平方公里,東寧輔片區占地面積9.17平方公里。綏芬河口岸作為貫通“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城市,擁有鐵路、公路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和航空口岸,年綜合過客能力700萬人次、運輸能力3850萬噸。東寧口岸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居中、俄、朝三角交界地帶中心,年綜合過客能力150萬人次、運輸能力120萬噸。加快推進綏芬河—東寧路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對于促進我省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建設情況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已初顯成效,但是也面臨一些需要破解的難題和挑戰。一是貨物進出流向載量失衡。受產業結構、通關能力等因素影響,綏芬河口岸貨物流向載量不平衡,從俄羅斯進口貨物多、出口貨物少。因信息不對稱,有限回程貨物不能及時充分集結,導致火車集裝箱出現未滿載現象,造成運輸成本增加和運輸線路萎縮;二是跨境運輸裝備標準不同。中俄運輸裝備標準不統一,符合通用標準的半掛車、集裝箱、交換箱體等標準化運載單元在道路運輸中的應用率較低,多式聯運發展滯后,跨境便捷換裝還沒有完全實現;三是跨境運輸市場秩序混亂。跨境道路運輸市場以自發為主,運營企業小、散、亂問題比較嚴重,無序競爭多發,未形成統一的組織化管理;四是信息化一體化程度不高。綏芬河口岸跨境、跨界的信息平臺建設發展滯后,商貿、物流、運力之間以及中外企業之間的有效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割裂,造成各方決策風險加大、風險成本增加;五是跨境運輸瓶頸問題突出。東寧口岸跨境、跨界公路和鐵路建設程度有待提高,成為制約運輸的瓶頸,同時,東寧在能源跨境運輸方面,需要探索開辟新路徑。為進一步統籌推進綏芬河—東寧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提出以下建議僅供決策參考。
1、在頂層設計上要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加強頂層設計,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從資金、政策、規劃等方面統籌一體推進綏芬河—東寧兩地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2、加快推進國際商貿物流樞紐大廈建設。利用信息平臺大數據進行智慧配貨分析,設計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運輸方案,有效解決散貨跨境物流需求,推動跨境運輸“重進重出”。同時,按照《黑龍江省集疏運體系發展規劃》,針對“國際商貿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項目,積極對上爭取“綏芬河—東寧陸上邊境口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資金和政策支持。
3、積極招引企業開展罐式集裝箱跨境運輸項目。罐式集裝箱跨境運輸模式,可有效提升換裝分撥效率、降低跨境運輸成本、滿足多式聯運需求。同時,利用該模式可以探索天然氣(LNG)、碳五(C5)、碳六(C6)、氦氣等能源貿易進口品類的突破。
4、利用國際商貿物流樞紐大廈提升跨境運輸監管能力。將物流企業納入信息平臺管理,構建全面覆蓋的物流信息平臺,從而及時掌握企業的運營狀況,提高監管效率。強化對跨境運輸車輛、人員、設備的監管,包括對車輛的實時定位、行駛軌跡監控,對人員的身份信息、從業資格等進行核查,以及對設備的性能、安全狀況等進行定期檢查,確保運輸過程中的貨物安全。
5、運用“國際商貿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整合物流資源。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各類物流信息,為企業提供精準的運力資訊,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市場變化,合理安排物流計劃。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裝卸、運輸、倉儲等環節有序銜接、高效流轉。
6、加強運輸通道建設破解東寧交通瓶頸。加快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最后一公里”,推動東寧至琿春鐵路項目建設,促進東北區域經濟循環。探索中俄直通的遠東管道供氣線路,研究建設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試驗區入境的天然氣管道,建設烏蘇里斯克經試驗區的石油運輸管道,對接在建的俄羅斯泰納二期管道,開啟能源跨境運輸新篇章。
建議人:陳國會
界別:工商聯
職務:省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
聯系方式:13009888899
來源:市委市政府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
撰稿:趙曉斐
校對:姜錫峰
一審:趙曉斐
二審:姜錫峰
三審:袁青